缺铁性贫血多数起病缓慢,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及20~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临床表现包括:贫血本身引发的症状;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少引发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引发缺铁的原病发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1.贫血本身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1个渐进的发展进程。①缺铁潜伏期:在缺铁早期,唯一储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储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下降,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保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储存铁耗竭,血清铁下降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②缺铁性贫血初期:当储存铁消耗,血清铁开始降落,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遭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③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少,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少,血清铁亦降落或明显下降,铁饱和度下降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明显。
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和粘膜色彩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消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恶心呕吐,食欲消退,腹胀、腹泻等,即所谓贫血的1般症状。这些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带氧量减少而至的组织缺氧的表现。症状的轻重与贫血的程度不1定平行,很多自觉症状常常与贫血的产生程度、病发的缓急及机体各器官的代偿能力有关。
2.组织中缺铁和细胞含铁酶类减少引发细胞功能改变的表现
有1些症状不1定是贫血本身所引发,而是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发。疲乏、烦躁和头痛等在缺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这些症状在储存铁已消失而贫血还没有出现时便可出现。因此有可能这些症状与贫血关系不大,而是因组织中缺少含铁的酶或含铁的蛋白质(除去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功能障碍所引发。
消化道粘膜病变:舌萎缩,舌苔光红,舌有炙烤感,口腔粘膜变薄,上皮细胞角化,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皲裂等,均为组织细胞中缺铁和维生素b12缺少而至。约有1/2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胃粘膜功能下降而致使胃酸分泌缺少,有时可产生萎缩性胃炎,后者又可以使铁质吸收困难,使贫血进1步加重。消化道的症状如纳呆、腹胀、嗳气、便秘为缺铁常见症状。有1些缺铁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笔、浆糊、石灰、生米等。
外胚叶组织病变:指(趾)甲缺少光泽,脆薄易裂,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重者指(趾)甲变平,乃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皮肤干燥,皱褶、萎缩。头发疏松,干燥少津,脱落。主要由于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皮肤上皮细胞功能下降,同时伴随胱氨酸缺少而至。
3.引发缺铁的原病发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原病发和并发症,如出血是引发患者就诊的缘由之1,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月经过量可有痛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等。
贫血严重者,除面色白光白或苍黄外,皮肤常有微肿,这在严重钩虫病患者多见,农村称为“黄胖病”。有些儿童患者可出现发育障碍,这与营养不良、寄生虫病酿成的缺铁与铁蛋白质都有关。部份患者有麻痹感,但无客观的神经系体征。少数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
相关新闻
上一页: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对症处理
下一页:贫血吃什么 有哪些偏方
相关问答